Welcome to our Home

精诚勤和 护佑健康

益智开窍,以通为补石菖蒲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https://www.zjxhzy.com 2019-05-22 13:56 出处:《学会中医》第三期 作者:王晓鸣、陆建春编辑:@Jammly
石菖蒲,又名昌本、菖蒲、水剑草、昌阳、尧韭等。《本草纲目》中记载:菖蒲以“一寸九节者良”,故又有“九节菖蒲”之称。但现代所用之九节菖蒲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不得与石菖蒲相混淆。石菖蒲原产我国

石菖蒲,又名昌本、菖蒲、水剑草、昌阳、尧韭等。《本草纲目》中记载:菖蒲以“一寸九节者良”,故又有“九节菖蒲”之称。但现代所用之九节菖蒲为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根茎,不得与石菖蒲相混淆。石菖蒲原产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特别适宜生长于山涧浅水石上,以及溪流旁的岩石缝中,被前人视为“不假日色,不资寸土,不记春秋”的奇异植物,能够“忍苦寒,安淡泊,与清泉为伍,不待泥土而生”,其生命力及适应性很强。石菖蒲是天南星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根茎供药用,8~9月采挖根茎入药。石菖蒲叶青、花赤、心黄、根黑、节白,就颜色而言,它的归经是全面的;但论起功效,则以心、肝、胃经为主。药性温、辛;具有豁痰宣窍,聪耳明目,养心益智,化湿开胃等功效。常用本品,藉其芳香清芬之气,而能疏畅气机,使清阳上升,九窍通灵,以聪耳明目,开心益智。

 

石菖蒲

 

本草故事

 

石菖蒲自古就为人们喜爱,其历史十分久远。《诗经》中,就有“彼泽之坡,有蒲与荷”的记载。《礼记?月令篇》中亦有“冬至后,菖始生。菖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的描述。明代王象晋《群芳谱》写道:“乃若石菖蒲之为物,不假日色,不资寸上,不计春秋,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可以适情,可以养性,书斋左右一有此君,便觉清趣潇洒。”不但写出了石菖蒲顽强的特性,也道出了石菖蒲自古就为人们喜爱,并常作案头摆设的情景。传说古人夜间读书,常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原因就是石菖蒲具有“收烟无害目之患”的功能。

 

历代文人也多有吟咏石菖蒲的诗作。如诗人杜甫的“风断青蒲节,碧节吐寒蒲”,咏颂了石菖蒲的可爱之态。苏轼也有不少赞美石菖蒲的诗句,如“碧玉碗盛红玛瑙,青盆水养石菖蒲”;“斓斑碎石养菖蒲,一勺清泉半石盂。”

 

诗人陆游对石菖蒲更倍加青睐,陆游曾与表妹唐婉相爱并结为夫妻。婚后不久,唐婉就患了尿频症,一昼夜多达20多次,把唐婉折磨得日不安,夜不宁,身体一天天消瘦,非常痛苦。一日,名医郑樵来到陆游家中,他见到唐婉身体消瘦,便开了处方,将石菖蒲、黄连各等分,研末过筛,每天早晚各以黄酒冲服6克。唐婉服了3天,病竟痊愈了。陆游十分感激郑樵,挥毫写下《石菖蒲》诗:“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寸提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值”。

 

“根盘龙骨瘦,叶耸虎须长”的石菖蒲

“根盘龙骨瘦,叶耸虎须长”的石菖蒲

 

因为石菖蒲有重要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古代医家、道家对它都颇为看重。《仙经》中称它为“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道藏经》菖蒲传一卷云:菖蒲风干为丸,每旦酒饮三十丸,临卧更服三十丸。服至一月消食,二月痰除,服之五年骨髓充,颜色泽,白发黑,落齿更生。

 

又有古诗曰:“古涧坐菖蒲,根瘦节蹙密;仙人教我服,刀匕蠲百疾。阳狂华阴市,颜朱发如漆;岁久功当成,寿与天地华。”说的是用石菖蒲的根茎入药,服之可红颜黑发,延年益寿。至于说是“仙人教服”,这里还有一段传说。有一次汉武帝(刘彻)上嵩山,至山顶,忽然看见眼前一人,身高二丈,耳长垂肩,仙风鹤须,气度不凡。汉武帝急忙上前施礼并问道:“仙者是何方人士,怎么会来到这里?”只听此老者回答说:“我是九嶷山中人也。听说中岳山(五岳之中,嵩山为中岳)山顶的石头上,生有一种草叫石菖蒲。此草一寸九节,吃了它可以长生不老。所以特地到这儿来采集它。”说完之后,老者就突然不见了。汉武帝对左右侍臣说:“这个老者并不是自己想采食菖蒲,而是特意来告诉朕的。”虽然这故事带有神话色彩,但石菖蒲确是一味延年益智的良药,为历代医家推崇备至。王秉衡《重庆堂随笔》赞道:“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

 

古人把石菖蒲当作神草,将农历4月14日定为它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石菖蒲剑叶盈绿,虽无牡丹之丽,却有兰、菊之雅,因此人们将它与兰花、菊花、水仙誉称为“花草四雅”。正由于石菖蒲的神性,用它制作盆景,既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又有辟秽的作用。石菖蒲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祛邪避瘟的灵草,江南人家每到端午时节,悬菖蒲、艾叶于门和窗,饮菖蒲酒;夏、秋之夜,燃菖蒲、艾叶,驱蚊灭虫的习俗保持至今。

 

说到石菖蒲酒,或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它也是端午节的主角。大约东汉时代就有石菖蒲酒。《后汉书》曾记载这样一段故事:有个叫孟佗的人极想当官,而本人又缺才无功,于是想了一个办法,不惜重金买了一坛菖蒲酒,送给当朝宰相张让。张让接菖蒲酒后,喜形于色,当即下令,封盂佗为凉州五品刺史。一壶菖蒲酒,换得刺史官,这从侧面证明了当时菖蒲酒的身价。石菖蒲酒特产于山西省垣曲县历山脚下,是我国较早的名酿美酒之一,被历代宫廷列为端阳节必饮的御用酒浆。宋《太平圣惠方》记载:“菖蒲酒,主大风十二痹,通血脉,调荣卫,治骨立萎黄,医所不治者。”《本草纲目》亦云:“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萎,久服耳目聪明……”“端午日(石菖蒲)以酒服,尤妙”。足见菖蒲酒有抗衰老和强身健体之效。到了明代,每到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皇帝除自己饮用外,还赐给官眷内臣一起品尝。我国文学巨著《水浒》、《西游记》中都有关于称颂菖蒲美酒的佳句。虽然石菖蒲并无多大补益作用,它真正的功效在于以通为补,对于当今一些实证缠身,血脉不畅之人,最为对证,泡之以酒更能行其药势。

 

本草论典

 

一、石菖蒲,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关于石菖蒲的主治功效,《神农本草经》是这样记载的:菖蒲,味辛,温。主风寒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透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一名昌阳。生池泽。

 

二、《本草纲目》收载了有关石菖蒲的方药27则,选择其中9则介绍之。

 

(1)久服耳目聪明,益智不忘:取菖蒲一寸九节者,阴干百日,为末。每酒服方寸匕,日三服。(千金方)

 

(2)癫痫风疾: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黑豮猪心1个,以竹刀批开,砂罐煮汤送服。每日调服石菖蒲末三钱,日一服。(医学正传)

 

(3)除一切恶:端午日,切菖蒲渍酒饮之。或加雄黄少许。(洞天保生录)

 

(4)喉痹肿痛:菖蒲根嚼汁,烧铁秤锤淬酒一杯,饮之。(圣济总录)

 

(5)赤白带下:石菖蒲、破故纸,等分,炒为末。每服二钱,更以菖蒲浸酒调服,日一服。(妇人良方)

 

(6)病后耳聋:生石菖蒲汁滴之。(圣惠方)

 

(7)头疮不瘥:菖蒲末,油调傅之,日三、夜二次。(法天生意)

 

(8)痈疽发背:生石菖蒲捣贴之。疮干者,为末,水调涂之。(孙用和秘宝方)

 

(9)阴汗湿痒:石菖蒲、蛇床子等分,为末。日搽二三次。(济急仙方)

 

三、根据古代医典记载,石菖蒲确有许多功效。现代中医大多认为石菖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功用。一是化痰开窍,治疗痰蒙心窍的中风、癫痫、神志不清等证和痰浊壅阻,清阳不升所致的健忘,耳鸣耳聋,或痰浊阻滞经络的肢体不利之证;二是化湿和中,治疗湿阻中焦所致的胸腹胀闷,腹痛吐泻,食欲不振,舌苔腻等病证。另外,石菖蒲还可作为香料,有提神、通窍、祛邪辟秽之功能。下面介绍一些经典方剂和验方。

 

石菖蒲有抗衰老和强身健体之效

石菖蒲有抗衰老和强身健体之效

 

(1)涤痰汤: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语。石菖蒲常与半夏、胆星、橘红等合用。(济生方)

 

(2)生铁落饮:治痰火上扰癫狂证。石菖蒲可与天麦冬、贝母、胆星、远志、朱砂、生铁落等同用。(医学心悟)

 

(3)连朴饮:治湿热蕴伏,身热吐利、胸脘痞闷、舌苔黄腻者。石菖蒲可与黄连、厚朴等配伍应用。(霍乱论)

 

(4)开心散:治健忘证。石菖蒲常与人参、茯苓、远志等配伍。(千金方)

 

(5)安神定志丸:治劳心过度、心神失养所致的失眠、多梦、心悸。石菖蒲常与人参、白术、龙眼肉、酸枣仁、茯神、朱砂等配伍。(杂病源流犀烛)

 

(6)菖蒲羹:治耳聋耳鸣如风水声。石菖蒲(米泔浸一宿,锉,焙)二两,猪肾(去筋膜,细切)一对,葱白一握(擘碎),米(淘)三合。上四味,以水三升半,(先)煮菖蒲,取汁二升半,去滓,入猪肾、葱白、米及五味作羹,如常法空腹食。(圣济总录)

 

(7)治口舌生疮:明末清初名医傅青主用石菖蒲3克,黄连6克,水煎服,治疗口舌生疮。傅氏说:“此方不奇在黄连,而奇在菖蒲,菖蒲引心经之药,此所以奏功如响也。”(傅青主女科)

 

(8)治心绞痛: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认为,石菖蒲有开通心窍,宣气除痰的作用。气闭于胸膈之间而胸闷胀痛等,用菖蒲开通,甚有效。焦氏对心绞痛偏于气闭不通者,常在方药中加石菖蒲6~10克,有帮助除闷止痛的功效。(用药心得十讲)

 

本草医话

 

王晓鸣

宣氏治“惊”善用石菖蒲

 

我初涉中医儿科临床,即师从杭州宣氏儿科第三代传人宣桂琪老师,跟随宣师十余年,从侍诊抄方,到试诊临摹,对我的从业经历影响至深。

 

“杭州宣氏儿科”创始人是振元公(1885~1947)。第二代传人宣志泉(1910~1977)是宣氏儿科的奠基者,以善治小儿惊风而驰名杭城。宣桂琪老师系“杭州宣氏儿科”第三代传人,浙江省名中医,从医五十余年,对小儿时病及杂病治疗皆有丰富经验,特别以治疗小儿癫痫、抽动秽语综合征、高热惊厥和铅中毒等闻名当世。他在继承祖辈治“惊”经验的基础上,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小儿高热惊厥、抽动秽语综合征症和儿童铅中毒的临床研究,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成就了宣氏小儿抗惊糖浆、降铅颗粒等名方。宣师治“惊”,几乎方方用石菖蒲,充分体现了“治儿病须知调气”的学术思想。他认为在治疗小儿神经系统疾病时,一味镇静未必能达到安神的目的,如能加入菖蒲、郁金之类理气开窍,在动态中求平衡,往往临床效果好。下面介绍二则宣氏治“惊”名方,以飱读者。

 

小儿高热惊厥,在中医教科书中一般列入“感冒夹惊”范畴,而宣氏认为其属于“急惊风“范畴。外感六淫之邪是小儿高热惊厥的首要原因,六淫之邪以风邪为主,外邪侵袭皮毛,或从口鼻而入,郁而化热;小儿神气怯弱,筋脉为盛,热郁不解,而发为惊厥。宣氏根据急惊风主因不同,分为风、热、痰、食四证,治疗这四证的方药中必用鲜石菖蒲,当今鲜石菖蒲已难以寻觅,大都用干品代之。如用于偏于风者的宣氏镇惊汤,处方就由天麻、钩藤、鲜石菖蒲、郁金、连翘、牛蒡子、薄荷、蝉衣、僵蚕、天竺黄等组成。

 

宣氏小儿抗惊糖浆是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反复发作的验方,它由地骨皮、生白芍、生石决明、南北沙参、麦冬、生龙齿、钩藤、天麻、石菖蒲、郁金、茯苓、远志、丹参、鸡内金等组成。宣氏认为阴虚火旺体质是高热惊厥发作的内在因素,而痰食是小儿高热惊厥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内有有形之痰食与外来无形之邪热相结合,更易扰心动风,反复惊厥,且宜转为癫痫。正如明末清初儿科医家周震在《幼科指南》中说:“痰与热,不相合则不成痫”。所以,宣氏防治高热惊厥有三大要素,一须调理阴虚火旺体质,二是消除痰食,三要活血祛瘀。宣氏小儿抗惊糖浆方中地骨皮、生白芍、生石决明、南北沙参、麦冬为宣氏养阴平肝汤组方,起调理阴虚火旺体质的作用;钩藤、天麻、龙齿、茯苓、远志共起平肝熄风,镇静安神之效;菖蒲、郁金理气开窍,在方中体现了宣氏动静结合的治疗观;鸡内金消食,丹参活血,远志和菖蒲又有祛痰作用,同时兼顾痰、食、瘀。

 

石菖蒲

 

陆建春

 

每年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口都要挂上石菖蒲,据说是为了避邪,保佑家人身体健康,不染瘟疫。但我爷爷却告诉我说,石菖蒲像一把宝剑,以前被外族统治时,大家约定在端午节这一天家家门口挂上石菖蒲作为起义信号,待侵略者酒足饭饱昏昏欲睡时,把侵略者捆起来,石菖蒲会化作利剑把侵略者杀死。石菖蒲不但百姓喜爱,文人骚客也喜爱,诗人戚龙渊赋诗云:“一拳石上起根苗,堪与仙家伴寂寥,自恨立身无寸土,受人滴水也难消。”写出了石菖蒲盘根结节屹立于山岩石缝之中的风骨气节。遂昌县神龙谷景区就生长着许多石菖蒲。

 

石菖蒲承载着文化记忆,但更多的是它的医药功能,真正引起我注意,却源于一名患者。

 

乡人徐某,三四月间,天寒料峭,整日耕作于水田间,忽一日,身畏寒微热,口干微渴,小便不利,双下肢肿至踝。求治于县医院,各项检查均正常,予利尿消炎等治疗。服药时肿稍减,不服时肿更甚,由于还是整日劳作,浮肿至膝上。这样持续了半个月,病情有增无减,他打算到市医院去进一步检查治疗,但一想,到卫生院碰碰运气,于是找到了我。上级医院的医生都没办法,我心中更没底。当时正痴迷于薛振声医生的全息汤,于是就开了一剂全息汤给他试试。第二天一看好多了,就开了五剂全息汤,后来又开了五剂,肿退到脚踝处就没动静了,没办法,只好叫他到市医院求诊。当时只怪自己学医不精,这实际上是五苓散证,《伤寒论》写的明明白白,“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3月后的一天下乡碰到他,问他脚肿好了没,他说早好了,本打算到市医院去,结果一个亲戚说用石菖蒲试试,他以前脚肿吃了有用,于是到草药摊买了一些,吃了不到一月就好了。真是一味草药气死人。

 

石菖蒲真有这么好的功效吗?,我得看看它的真面目。

 

陈修园曰∶菖蒲性用略同远志,但彼苦而此辛,且生于水石之中,受太阳寒水之气。其味辛合于肺金而主表。其气温合于心包络之经,通于君火而主神。其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者,从肺驱邪以解表也。开心窍至末句,皆言补心之效,其功同于远志。声音不出,此能宁之。心火下济而光明,故能温肠胃而止小便利也。但菖蒲禀水精之气,外通九窍,内濡五脏,其性自下以行于上,与远志自上以行于下者有别。陈润东在《神农本草经:开方就是开时空》中说,石菖蒲属于火性药,入太阳经络。

 

该患者是五苓散证,主要在于膀胱的气化失常,水液内停(水肿),三焦之水无从排泄以至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失常。水液下流受阻,小肠分清泌浊功能也失常,进而影响脾胃。(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石菖蒲味辛合于肺金而主表而驱邪,气温合于心包络之经,通于君火而主神,心火下济温肾肠胃膀胱而光明。正暗合五苓散证也,能不有效吗?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jammly@qq.com)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