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Home

精诚勤和 护佑健康

周岩《本草思辨录•栀子》读后感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https://www.zjxhzy.com 2019-05-29 16:30 出处:《学会中医》第八期 作者:王晓鸣编辑:@Jammly
周岩(1832~约1905)系清末名医,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咸丰六年(1856)为顺天府贡官刑部主事,于京邸患寒痢,几为庸医所误,遂有志于医。精研岐黄医籍,为人诊疗获效,遂有医名。后历任山西祁县、安徽舒

栀子花

 

周岩(1832~约1905)系清末名医,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咸丰六年(1856)为顺天府贡官刑部主事,于京邸患寒痢,几为庸医所误,遂有志于医。精研岐黄医籍,为人诊疗获效,遂有医名。后历任山西祁县、安徽舒城、江苏盱眙县令,归里复研读医典。著有《六气感证要义》一卷(1898)、《本草思辨录》四卷(1904)存世。周岩的《本草思辨录》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立方之义,对128种药物的药性进行了讨论,不但对本草学习有所裨益,对经典方剂的领悟亦大有用处。

 

《本草思辨录》

 

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是这样评价栀子:“独取其秉肃降之气以敷条达之用,善治心烦与黄胆耳。”正是栀子将肃降和调达这两种作用合二为一,故栀子具有祛除湿热(郁热)之性,最具盛名的方剂是栀子豉汤和栀子柏皮汤。栀子豉汤和栀子柏皮汤均出自于《伤寒论》,前者用来治疗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后者是治疗黄疸的经典方剂。

 

栀子的确是一味好药,宣桂琪老师最喜欢用了,所以,我也常用栀子治疗一些小儿的热性疾病。栀子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如小儿外感热病,卫气同病,见有发热、烦躁等症,可用栀子豉汤。用栀子是取其清肃之性,同时合以豆豉疏散之力,透邪泄热、除烦解郁。栀子配豆豉,显得比较清轻,用来治疗无形之郁热最为妙也。

  

栀子柏皮汤可用治湿热郁蒸之新生儿黄疸(阳黄),常配以茵陈蒿汤同用。用栀子是取其舒达之性疏散郁热,清利小便,同时合以大黄清热泄下。栀子配大黄,显得比较厚重,用来治疗热与湿结聚的黄疸最为合适。

 

用栀子的古方不可胜举,儿科常用的还有凉膈散、泻黄散、越鞠丸、丹栀逍遥散、八正散等。

 

凉膈散为表里双解代表方,具有清热解毒,清上泄下之功效,主治上、中焦郁热证。常用来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

 

《小儿药证直诀》

 

《小儿药证直诀》中的泻黄散,选用了石膏配伍栀子为君,清泻脾胃积热;防风疏散脾经伏火为臣;藿香叶芳香醒脾为佐;甘草泻火和中为使。配合成方,共奏泻脾胃伏火之功,治疗小儿口舌生疮。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六郁》一书,方中栀子除火郁,香附开气郁,苍术解湿郁,川芎调血郁,神曲消食郁,治气、血、痰、火、湿、食等郁症。常用于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此方为何取名越鞠丸?还与栀子有关。栀子在《神农本草经》名木丹,《名医别录》称作越桃,至《药性论》始称山栀子;川芎《神农本草经》原名为芎藭,别名抚芎,而在《左传》中,川芎名为鞠穷。朱丹溪从“越桃”与“鞠穷”中各攫取一字而名越鞠丸。

  

丹栀逍遥散是在逍遥散基础上加丹皮、栀子而成的。逍遥散是肝脾调和剂;用丹皮配伍栀子,以清肝经之热,丹皮是血分药,栀子一般也认为是由气入血的药,主治肝郁血虚,内有郁热证,最为确切。

 

栀子善清利下焦湿热,又具清热凉血之功,故可治血淋或热淋证,常配车前子、滑石等药同用,如《和剂局方》中的八正散。

 

栀子粉

栀子粉

 

栀子在民间还可外用,如“吊筋药”。用生栀子研末,与面粉、白酒和匀调敷,治跌打损伤,功在活络舒筋。根据清官医案记载,光绪曾以“山栀子一两,用烧酒、白面和匀,做饼贴上”,治伤痛,尤其四肢挫伤疼痛,效果更佳。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jammly@qq.com)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