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Home

精诚勤和 护佑健康

食不语与中国的饮食文化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https://www.zjxhzy.com 2019-06-05 16:07 出处:《学会中医》第十五期 作者:胡小頔编辑:@Jammly
关于中国的饮食文化,让人印象最深刻的除了餐桌上的各色美食之外就是席间的高谈阔论,把酒言欢。几千年来,在伟大劳动人民的努力下,我国的美食更是丰富多彩,这一点可参考“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视频,自是不必赘述。

关于中国的饮食文化,让人印象最深刻的除了餐桌上的各色美食之外就是席间的高谈阔论,把酒言欢。几千年来,在伟大劳动人民的努力下,我国的美食更是丰富多彩,这一点可参考“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视频,自是不必赘述。本文即重点讲述饮食文化中的“食不语”原则。

  

在我家的饭桌上,父亲总是承担着一个负责讲笑话的角色。有的时候父亲惹母亲不高兴了。饭桌上,母亲板着脸,沉默地扒拉着饭菜,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父亲心里知道是自己的错,这时候,父亲就开始发功了。他一边斜眼偷偷瞄着母亲的反应,一边开始讲自己遇到的趣事,即使是不怎么好笑的趣事,被父亲复读机式地用夸张的语气把同一件趣事讲上五六遍然后自己先笑一阵子,停下来几息又开始讲一遍之后,母亲终于有反应了。“噗嗤”一声,母亲笑了。而且因为是在进食的过程中,所以呛着了,然后开始剧烈地咳嗽起来,一边咳嗽还一边笑骂道:“咳咳,我都和你说过了,吃饭的时候不可以讲笑话的,咳咳咳……”所幸,母亲咳了一阵子之后也就平息了下来,没有气道堵塞也没有被鱼刺卡喉。小小的风波之后父亲母亲也不再闹别扭,和好如初。

 

实际上父亲这种在饭桌上的逗乐行为是违背健康饮食的原则的。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曾经说过“食不言,寝不语”,现在看来,这是有医学依据的。

 

从西医的解剖学、生理病理学来看,人类进食过程中包含了一系列的复杂动作。在食物入口之后,人体会产生吞咽反射,其反射过程分三期:第一期,首先在舌的后面形成食团,然后舌尖上举,接触硬腭,下颌舌骨肌收缩,将食团推向软腭后方而至咽部。第二期,由于食团刺激了软腭的感受器,软腭上升,咽后壁前突,鼻咽通路封闭,会厌软骨向后弯曲,声门关闭,喉头上举并向前紧贴会厌,封闭了咽与气管的通路,呼吸暂停。此时食管上口张开,食团从咽挤入食道。第三期,食道的蠕动系由于食团刺激了软腭、咽部及食道的感受器而反射地产生冲动。通过这三期后,食物的通道就只剩下了食道,保证了食物准确地正常地沿着食管入胃。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说话或者大笑的话,食物很有可能会“误入歧途”,进入鼻腔或者气管,引发各种问题,轻则咳嗽,重则有窒息风险。

 

另外,食不语还能保障食物的充分咀嚼,同时刺激胃肠的放射性分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如果肆意谈笑,机体处于一个相对兴奋的应激状态,将出现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失调、胃粘膜微循环障碍、胃粘膜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升高、氧自由基产生增加等变化,最终导致胃粘膜糜烂、溃疡、出血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在起居、饮食、摄生方面,同样要强调“食不语”。《黄帝内经》中要求我们要“饮食有节”,不仅可以理解为食物的适量,适时,也可以理解为是饮食规矩的有节。《寿亲养老新书》中记载“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同样强调要节制饮食,食时不语。《摄生要语》更是说明了“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自生金”,说明了“食不语”有助于固护脾胃、五脏。

 

综上所述,“食不语”对于我们的健康饮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食不语的必要性,积极传播正确的饮食养生理念。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jammly@qq.com)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