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Home

精诚勤和 护佑健康

如诗,如画,如世人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https://www.zjxhzy.com 2019-05-31 10:57 出处:《学会中医》第九期 作者:沈莹菲编辑:@Jammly
“大隐隐于市”。衢州市区新桥街21号的院落里,有一栋三层的小楼房,那便是故去的张玉恢曾经生活、看病、画画的地方。

“大隐隐于市”。衢州市区新桥街21号的院落里,有一栋三层的小楼房,那便是故去的张玉恢曾经生活、看病、画画的地方。

 

院落

 

据说之前的院落虽然不起眼,但是也是热闹非常的,每天都有很多病人慕名而来,最多的时候,张玉恢一天要接诊30余人。所有的病人从接诊到最后离开都是张玉恢一人招呼,没有学徒,没有助手,因为他说,这样才能了解到病人最真实的状况。所以,忙碌的时候,要从早上6点多,一直到晚上11点多。那些年,张玉恢辗转搬过四次家,但是病人们总能想尽办法找到他。

 

如今,随着张玉恢的离世,这个小小的院落也开始归于平静。

 

“书生”际遇

 

“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这是张玉恢对自己一生的评价。从他女儿的口中,我们了解了张玉恢一生的际遇。她口中的张玉恢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有情怀的医生,也是有追求的艺术家。

 

张玉恢

 

张玉恢从初中便开始学习画画,他的老师是当时小有名气的画师,曾经为蒋介石和马歇尔画过画像。年轻时的张玉恢一定也技艺不凡,重拾画笔也是他的愿望。印象当中的老中医都是书画高手,画的是国画,但是张玉恢画的是油画。不大的诊室里面,墙上挂着多幅手绘油画,技艺一点都不逊色那些大家。每天只要有空,他都会画上几笔。有爱好的人都是幸福的人,不管是书法还是绘画,因为专注于此的时候,内心会平和,心境会安详,它会让我们在劳累的时候有事情做,更可以好好放松一下。

 

张玉恢学习中医也是半路出家,他的启蒙老师是他的表哥——叶伯敬,叶伯敬是上世纪衢州著名的中医。上世纪60年代起,张玉恢在叶伯敬的指导下自学中医,后来又以针灸第一、总分第三的优异成绩考入衢州市中医专修班。之后到金华市卫校当过老师,直到40岁左右到医院正式进入临床第一线。再之后因为体制改革,于是开起了自己的诊所。

 

张玉恢学医

 

张玉恢学医的经历,除了有好的启蒙老师之外,自学是他学医路上的重要途径。他的父亲是古典文学的教授,张玉恢从小耳濡目染,有了良好的文学功底,加上兴趣广泛,博览群书,不仅仅是医学类的,也包括哲学类的。因为从小数理化的功底比较好,所以他的思维又与传统的中医不同。他曾经用数理化的理论解释过阴阳五行学说,又从系统论解释过针灸的神奇功效。(《从〈系统论〉看中医针灸治疗眼病》、《五行学说的数学规律》)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学习针灸之后,张玉恢意识到自己身处杨继洲的故乡,让更多的人知道杨继洲是谁、有什么样的成就,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熟知《针灸大成》,并让杨继洲的针灸技艺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至关重要,也意义非凡。

 

因此,得益于自己是政协常委的身份,张玉恢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致力于杨继洲文化的推广,希望衢州市政府关注杨继洲文化。2009年,张玉恢申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通过审批,这也是传统医药类仅有的一位。

 

非遗证书

非遗证书

 

张玉恢的女儿说,父亲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杨继洲的《针灸大成》画成画稿,加上自己的注解出一本书,让更多的人能更直观地了解“杨继洲文化”所包含的一切。

 

70多岁的他,孤身经营着自己的小诊所,因为一直没有带学徒,加上病人过多,张玉恢由于胃穿孔无暇顾及,不幸过世。诊所的墙上仍旧挂着他生前所画的油画,诊室里仍旧是他当初为了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自己做的锻炼设备,墙上也依旧贴着他的各类诊疗笔迹、手稿……只是,没有他的诊所已经不复往昔。

 

女儿眼中的父亲

 

如今的诊所,由张玉恢的独女张钟文打点。她也是半路学医,当年为了照顾有严重胃病的父亲,放弃了自己原来教师的工作和专业,走上了学医的道路。如今她正在准备助理执业医师的考试。

 

谈论起她的父亲,她似乎不太情愿与我们有过多的交流。但是她说的一句话让我影响很深刻。她说:“父亲常说医学是不分科的,所以他什么病人都看。”在我的心里,也一直认为,中医医生应该能对各科的疾病都有所掌握,因为中医是一个整体概念下的医学。

 

张玉恢所获得的荣誉

张玉恢所获得的荣誉

 

看着冷清的院落和张玉恢的独女,我突然心里感慨良多,希望她早点考出执业医师,希望张玉恢的书最终能出版,如同他自己希望的一样,让更多的人通过他的书认识杨继洲,也同样记住,衢州有过这样一个以大半生的精力付诸于医学并致力于推广杨继洲文化的“杨继洲针灸”传承人——张玉恢。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jammly@qq.com)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