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Home

精诚勤和 护佑健康

食养、食疗、药膳,怎么吃?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https://www.zjxhzy.com 2022-03-01 16:07 出处: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作者:王晓鸣编辑:@Jammly
   中医有“药食同源”之说。早在原始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就发现了有些食物,既可作为食物果腹,也可作为药物治病。后来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把一些营养价值不大、治疗作用明显的种类分了出来,成为治病的

 

  中医有“药食同源”之说。早在原始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就发现了有些食物,既可作为食物果腹,也可作为药物治病。后来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把一些营养价值不大、治疗作用明显的种类分了出来,成为治病的中药。“神农尝百草”这个典故,说的就是神农发现五谷和中药的故事,后被人尊称为“炎帝”和“药王”。


  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健康长寿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药补不如食补”,饮食养生便排在了首要位置。怎么样吃得好,吃出健康,食养、食疗、药膳如何选择,今天就来说道说道这1、2、3……


辨体施膳,谓之食养


  早在前秦时期,古人就十分重视食物对人体的影响,认识到,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体处于“阴阳平和”的健康状态。周朝时期,就设立了食医官职,掌管四时饮食的合理性。《黄帝内经》中出现了“食养”一词:“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些都是食养思想的最初萌芽。

 

  《黄帝内经》所说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是饮食养生的重要内容。这里的“五”,指的是多种食物,合理搭配谷蔬果肉,无令有偏,以使其气味调和,有利于补益人体精气,从而有助于健康。


  《黄帝内经》指出食物也有“四气五味”。四气即寒、热、温、凉,又称四性;五味是酸、苦、甘、辛、咸。在五味中,“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表明食物也分为阴阳两大类,与药物一样,根据其性味不同,而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同时,五味对五脏各有所偏。《黄帝内经》说:“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阐述了不同性味的食物对脏腑的亲和性。《黄帝内经》十分重视“谨和五味”,把酸、苦、甘、辛、咸五味调和得当,就可以“长有天命”。


  几千年过去了,《黄帝内经》中丰富的食养思想仍然影响着现代人。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其中对饮食养生的定义非常明确:是“根据个人体质类型,通过改变饮食方式,选择合适的食物,从而获得健康的养生方法。”


  人有九种体质(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根据不同体质选择合适性味的食物,做到“辨体施膳”,这就是人们所期望的食养。譬如说,阳虚体质者,“寒者热之”,平时吃一些温热性味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韭菜、荔枝、桂圆、核桃、生姜等;少吃生冷寒凉食物,不吃冷饮。阴虚体质则反之,可多吃一些甘凉滋润之品,如鸭肉、甲鱼、绿豆、荸荠、甘蔗、梨、西瓜、银耳、百合等;少食温燥、辛辣、炸烤食物。


  中医还十分注重时令养生,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春季要重视肝脏的调养,适当食用辛甘发散的食物,如韭菜、香菜、洋葱、大蒜、茴香、香椿等。夏季重在养心,苦瓜、莲子等有清心火的作用,乌梅可生津止渴,绿豆可消暑。秋季注重养肺,多食微酸、滋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山药、银耳、甘蔗、梨、藕、蜂蜜等,少吃辛辣香燥之品。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体质虚弱者可以选用合适的补品或冬令膏方。


  这么叫作“食养”?就是做到因人而宜,辨体施膳,应时应季,合理搭配,品种多样化,吃出健康来。


因病而膳,谓之食疗


  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食药物”有50种左右,包括米谷、橘柚、鱼虫、禽、肉等,说明在汉代已经充分肯定了这些食物的药用价值。


/upload/localpc/tipoc/6420220318151353.jpg

冲浪黄鱼汤

 

  唐代孙思邈以“五味”和“五脏”为核心,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这是“食疗”一词最早的记载,他把食疗作为治疗疾病的首选方案,对食疗作了确切的评价。唐代还出现了一部以食疗命名的药学专著《食疗本草》,虽然该书早佚,但其有关内容被后代著作所引用。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除数以百计的药用食物外,还有许多食疗方,特别是收集筛选了粥食63种,可谓是粥养食疗大集成。如粳米、米、粟米、粱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脾胃;赤小豆粥利小便,消水肿,辟邪疠;绿豆粥解热毒,止烦渴;薏苡仁粥除湿热,利肠胃;羊肝粥、鸡肝粥补肝虚,明目等等。李时珍评价道:“古方有用药物、粳、粟、粱米作粥,治病甚多。”清代曹慈山《老老恒言》对粥的论述更为详尽,指出“粥能益人,老年尤宜”。

 

  浙江民间也流传着许多食疗方,如泥鳅煲治疗肾虚所致小儿遗尿;红糖姜枣茶治疗虚寒性痛经;冰糖炖梨治疗秋燥咳嗽;炒米粥治疗小儿腹泻;八珍糕治疗小儿疳积;葱白水治疗风寒感冒初起;等等。


  《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推荐的常用药食两用的中药有蜂蜜、山药、莲子、大枣、龙眼肉、枸杞子、核桃仁、茯苓、生姜、菊花、绿豆、芝麻、大蒜、花椒、山楂等,均可以作为食疗的主要材料。


  食疗是中医防治疾病的方法之一,它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选取具有药用价值食物,因病随证施膳。未病时,扶正纠偏,预防疾病;已病时,疗疾祛病,促进康复。


食药同施,谓之药膳


  最早将“药”与“膳”作为一个词组使用的文字记载,见于《后汉书》:“母恻隐自然,亲调药膳”。东汉时期张仲景的《金匾要略》中有甘麦大枣汤治疗脏躁证、当归生姜羊肉汤治疗寒疝腹痛的药膳记载。


  唐代《太平圣惠方》专设“食治门”,用来治疗28种疾病,并附有食治方。提出食治具有“适情遣病”“宜以食治之”“以助药力”“以救仓卒之要尔”等四个特点。列述了诸多食疗与药膳方。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撰写的《饮膳正要》记载了许多典型的药膳,是药膳发展史上里程碑。明清以后,有关药膳的著作就更多了,至今在临床中仍有实用价值。


  源自于民间,收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三两半药酒”,就是药膳方。“三两半”由党参、当归、黄芪各一两,牛膝半两组成,具有益气活血,祛风通络的功效,用于气血不和、感受风湿所致的痹病。在此药方基础上,根据个人需求,可以加减药物。也可用“三两半”药物配方炖土鸡,烹制成“三两半”土鸡煲,适用于体弱乏力,腰膝酸痛者食用。


  现代药膳是在传承古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发展的。药膳的定义一般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合理组合,通过烹调,制作成具有独特色、香、味、形且具有保健养生、防病治病功效的膳食品。


/upload/localpc/tipoc/6720220318151550.jpg

 

  2014年,磐安县承办了浙江省药膳学术论坛,此后每年都定期举办。2015年,浙江省科协创新驱动服务站又推助了“盘安药膳”品牌的打造。2019年以来,浙江省连续三年开展了“十大药膳”评选。浙江省药膳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什么样的好药膳才能入选“浙江药膳”?一是有规范的配方用量和制作工序;二是取道地药材之性、生态食物之味,药食配伍相得益彰;三是药膳富含当地乡土特色,或有历史文化典故;四是药材须选自药食同源品种,食用安全,注明功效和适合人群;五是注重食品特点和营养价值。


  随着“盘安药膳”“浙江药膳”品牌打造,药膳的概念已经泛化。现代药膳已发展成为大健康领域中重要产品,也是农业、旅游、文化、餐饮、医药等产业链的纽带。传统概念的食养、食疗、药膳均已包括到现代药膳中,并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走向文化性、众口化和市场化。


  如果你想把药膳引入自家厨房,就从食养开始吧,即便是家常菜,也是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食疗、药膳是私房菜,须严格按药膳配方,辨证论治,因病施膳,不可长期任意食之。

 

/upload/localpc/tipoc/6820220318151550.jpg


  药膳,不但是中华民族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现代人养生保健的重要方式,对于促进人类健康,具有深远的意义。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jammly@qq.com)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