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Home

精诚勤和 护佑健康

石菖蒲:益智开窍良药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http://www.zjxhzy.com 2024-06-05 16:21 出处: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浙”味本草》 作者:王晓鸣编辑:@Jammly
民谚道:“门挂艾旗驱百病,户悬蒲剑斩千邪”。从古至今,中国老百姓就有在端午节悬菖蒲、挂艾叶,以此来驱疫避瘟的习俗。菖蒲不仅是端午节“神器”,而且因其能“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的功效,被历朝历代的学子

民谚道:“门挂艾旗驱百病,户悬蒲剑斩千邪”。从古至今,中国老百姓就有在端午节悬菖蒲、挂艾叶,以此来驱疫避瘟的习俗。菖蒲不仅是端午节“神器”,而且因其能“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的功效,被历朝历代的学子考生所推崇。端午临近,恰遇中高考,浙江省名中医王晓鸣为大家介绍益智开窍的良药“石菖蒲”,预祝备战的考生都能高“粽”!

  

雁山菖蒲昆山石,

陈叟持来慰幽寂。

寸根蹙密九节瘦,

一拳突兀千金直。

——宋·陆游《石菖蒲》

 

这首诗写的是陆游与石菖蒲的故事。陆游与表妹唐琬相爱并结为夫妻,婚后不久,唐琬得了尿频症,一昼夜排尿达20多次,把她折磨得终日不宁。一日,名医郑樵来到陆游家中,开了处方,将石菖蒲、黄连各等分,研末,每日早晚以黄酒冲服6克。唐琬服了几天,病竟痊愈了。陆游十分感激郑樵,也对石菖蒲赞誉有加,遂挥毫写下《石菖蒲》这首诗。

 

石菖蒲,生长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特别适宜于山涧浅水石上,以及溪流旁的岩石缝中,被古人视为奇异植物,能够“忍苦寒,安淡泊,与清泉为伍,不待泥土而生”,其生命力和适应性都很强。

 

 适情养性,

文人墨客青睐有加

 

石菖蒲自古就为人所识,《诗经》中有“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记载。历代文人也多有吟咏石菖蒲的诗作,除陆游外,杜甫、苏轼等人也有不少赞美石菖蒲的诗句。

 

明朝王象晋在《群芳谱》中写道:“乃若石菖蒲之为物,不假日色,不资寸上,不计春秋,愈久则愈密、愈瘠则愈细,可以适情,可以养性,书斋左右一有此君,便觉清趣潇洒。”不但写出了石菖蒲生命力顽强的特性,也道出了其自古就为人们所喜爱,并常作案头摆设的情景。传说古人夜读,常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就是取石菖蒲“收烟无害目之患”的功能。

 

古人把石菖蒲视作神草,将农历四月十四日定为其生日。《群芳谱》说:“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梅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也就是说,在这一天修剪菖蒲的根叶,然后用梅雨季节的雨水来滋养它。

 

石菖蒲虽无牡丹之丽,却有兰菊之雅,因此与兰花、菊花、水仙并誉为“花草四雅”。正由于石菖蒲的神性,用其制作盆景和点缀庭院,既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又有辟秽驱虫的作用。

 

  延年益智,

道家仙人推崇备至

 

道家颇为看重石菖蒲延年益智的作用。《仙经》称其为“水草之精英,神仙之灵药”。《道藏经》云:“菖蒲风干为丸,每旦酒饮三十丸,临卧更服三十丸。服至一月消食,二月痰除,服之五年骨髓充,颜色泽,白发黑,落齿更生。”

 

陆游还写过一首《菖蒲》,赞美石菖蒲延年益寿的功效:“古涧生菖蒲,根瘦节蹙密;仙人教我服,刀匕蠲百疾。阳狂华阴市,颜朱发如漆。岁久功当成,寿与天地毕。”

 

诗中说到“仙人教我服”,这里还有一段传说。《神仙传》中记载,有一次汉武帝刘彻登嵩山,至山顶忽见眼前一人,身高二丈,耳长垂肩,仙风鹤须,气度不凡。汉武帝忙上前施礼问道:“仙者是何方人士,怎会来到这里?”只听老者答道:“我乃九嶷山中人也。听说中岳(五岳之中,嵩山为中岳)山顶的石头上,生有一种草叫石菖蒲。此草一寸九节,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所以特地到这儿来采集它。”说完之后,老者就突然不见了。汉武帝对左右侍臣说:“这位老者并不是自己想采食菖蒲,而是特意来告知朕的。”

 

虽然这则故事带有神话色彩,但石菖蒲确是一味益智通窍的良药。王秉衡在《重庆堂随笔》中也赞道:“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

 

  以通为补,

菖蒲美酒传颂典故

 

江南人家认识石菖蒲,往往源于一些习俗:端午时节,在家门口悬挂菖蒲,祛邪避瘟;夏秋之夜,燃烧菖蒲,驱蚊灭虫。其实,药用的石菖蒲与家里悬挂的菖蒲并非同一种。

 

饮菖蒲酒也是端午节的风俗,大约在东汉时代就有菖蒲酒了。《后汉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有个叫孟佗的人极想当官,却又无才无功,便想了个办法,不惜重金买了一坛菖蒲酒,献给当朝宰相张让。张让接菖蒲酒后喜形于色,当即封盂佗为凉州五品刺史。一坛菖蒲酒,换得刺史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菖蒲酒的身价。

 

菖蒲酒是我国较早的名酿美酒之一,被历代宫廷列为端午节必备的御用酒浆。到了明朝,端午节这一天,皇帝除自己饮用外,还要赐给官眷内臣一起品尝。《水浒》《西游记》中都有称颂菖蒲美酒的佳句。

 

宋《太平圣惠方》记载:“菖蒲酒,主大风十二痹,通血脉,调荣卫,治骨立萎黄,医所不治者。”《本草纲目》亦云:“菖蒲酒,治三十六风,一十二痹,通血脉,治骨萎,久服耳目聪明”“端午日(石菖蒲)以酒服,尤妙。”足见菖蒲酒具有强身保健之功效。

 

石菖蒲本身并无补益作用,其真正的功效在于以通为补,对于实证缠身、血脉不畅之人最为合适,菖蒲酒更能行其药势。

 

  本草医籍,

经典名方流传百世

 

石菖蒲药用,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据古代医典记载,石菖蒲有很多功效,也有诸多名方。现代大多认为石菖蒲主要有两方面功用:一是化痰开窍,治疗痰蒙心窍的中风、癫痫、神志不清等证和痰浊壅阻、清阳不升所致的健忘、耳鸣耳聋,或痰浊阻滞经络的肢体不利之证;二是化湿和中,治疗湿阻中焦所致的胸腹胀闷、腹痛吐泻、食欲不振等病症。此外,石菖蒲还可作为香料,有提神、通窍、祛邪、辟秽之功能。

 

 

简述两首方剂。

 

济生涤痰汤:治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语;石菖蒲常与半夏、胆星、橘红等合用。

 

千金开心散:治健忘证;石菖蒲常与人参、茯苓、远志等配伍。

 

明末清初名医傅青主用石菖蒲3克、黄连6克,水煎服,治疗口舌生疮。傅氏说:“此方不奇在黄连,而奇在菖蒲,菖蒲引心经之药……此所以奏功如响也。”

 

名老中医焦树德教授认为,石菖蒲有开通心窍、宣气除痰的作用。气闭于胸膈之间而胸闷胀痛等,用菖蒲开通,甚有效。焦氏对心绞痛偏于气闭不通者,常在方药中加石菖蒲6~10克,有帮助除闷止痛的功效。

 

石菖蒲叶青、花赤、心黄、根黑、节白,就颜色而言,它的归经是全面的;但论起功效,则以心、胃经为主。它性温,味辛、苦,具有豁痰宣窍、聪耳明目、养心益智、化湿开胃等功效。石菖蒲借其芳香清馨之气,而能疏畅气机,使清阳上升、九窍通灵,以聪耳明目、开心益智。

 

一言以蔽之:益智开窍,以通为补,良药石菖蒲也。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jammly@qq.com)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