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Home

精诚勤和 护佑健康

亦书亦画,养心养生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https://www.zjxhzy.com 2019-06-08 10:45 出处:《学会中医》第十六期 作者:沈钦荣编辑:@Jammly
近年来随着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深入人心,经络养生、四时养生、饮食养生、内经养生、道家养生、佛家养生等各种养生方法此起彼伏,书画养生应时而兴是情理之中的事。有人曾对明清两朝的皇帝、高僧和著名书画家的寿命

近年来随着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深入人心,经络养生、四时养生、饮食养生、内经养生、道家养生、佛家养生等各种养生方法此起彼伏,书画养生应时而兴是情理之中的事。有人曾对明清两朝的皇帝、高僧和著名书画家的寿命作了统计,其结果是:皇帝平均寿命不到40岁,高僧平均寿命不到66岁,书画家平均寿命80岁。近现代书家中,八九十岁者难以计数,黄宾虹享九二高寿,更有“北佛南仙”逾百岁者,北京孙墨佛107岁,上海苏局仙110岁。这不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定有其内在的联系。

 

《山楂酒》

《山楂酒》

 

书画养生的方式一是通过练习书法,动手去做;二是通过观赏书画作品,用心去体味,而这两者是不能分割的。其养生作用,古人早有论及。黄匡《瓯北医话》记载:“学书用于养心愈疾,君子乐也。”何乔《心术篇》说,“书者,抒也,散也,抒胸中之气,散心中之郁也。故书家每得以无疾而寿。”细分之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其一,调节心志,宣畅气机。周星莲《临池管见》中说:“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法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1982年第6期《新体育》载,当人们向百岁老人、著名书家孙墨佛讨教长寿秘诀时,他就说:“作书临帖,端坐凝神,专心致志,百念不生,呼吸均称,双目聚精,犹如气功、太极拳之入静……屏气呼吸,出入丹田,周身血脉,新陈代谢。”风和日丽,窗明几净,一杯香茗,二三道友,谈至兴起,展卷挥毫,纸尽兴止,犹如东坡与米芾之同桌挥毫。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啊!在这种既兴奋又不失度的状态里,自然是十分有利于人体健康的。

 

当因各种原因内心忿忿不平时,奋笔疾书,也不失为一种排泄情感、去除烦恼的好方式。陆游《草书歌》曰:“倾家酿酒三千石,闲愁万斛酒不敌。今朝醉眼烂岩电,提笔四顾天地窄。忽然挥扫不自知,风云入怀天借力。神龙战野昏雾腥,奇鬼摧山太阴黑。此时驱尽胸中愁,槌床大叫狂堕帻。吴笺蜀素不快人,付与高堂三丈壁。”陆游在诗中说,倾家酿成的万斛美酒,仍无法排遣胸中的无限愁,而唯有挥写草书时痛快畅适的心境,才能一泄其闷。创作的过程可以调节心志,而书后自我欣赏,或欣赏名帖佳作,同样赏心悦目,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史书记载,隋炀帝曾因日日膏粱厚味,内有积热,口干舌燥,食欲全无,渐致消瘦乏力,精神颓废,然而百药罔效,众医束手。后转延莫医生诊治。莫医生诊察病情后,并未开方,而是回家后亲绘两幅《梅熟时节满园香》《京都无处不染雪》图。第二天就带着这两幅画,请隋炀帝欣赏,并谓画中自有灵丹妙药。隋炀帝一看这画中满园梅子,不觉口中泛酸,口干舌燥大减;待看了第二幅雪景图时,背中凉意渐起,胃中积热已退一半。隋炀帝将这两幅画挂于堂中,时时欣赏,不到半月,竟不药而愈。这是赏画愈病的案例。

 

其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卫铄《笔阵图》云:“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包世臣在《艺舟双楫》《执笔图》诗云,“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气先将两足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齐力难。”习书时先要澄神静虑,然后落笔;挥毫时全身用力,徐疾有止,行而有序,动而不劳,有助疏通人体经络,运行气血,大益健康。静中有动,动而不乏,动静乐寿,实乃书法养生之理也。

 

沈钦荣书“越医古方”

沈钦荣书“越医古方”

 

欲获得书画养生的实效,有两点很重要,即书画时必须集中精力,心无旁鹜,但也不能太紧张,要自然调适;二是要持之以恒,没有长时间的磨炼,是难以取得成效的。学习书画对一些慢性病、老年病、心理疾病、缓解白领职场精神紧张等,大有益处。如果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书画养生训练,既医好了病,调正了情绪,又爱上书画艺术,岂不是一全两美的惊喜?当年郭沫若夫人于立群患神经衰弱,百治罔效,练习书法数年后其病竟不药而愈,其书艺亦大有长进,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赞扬。

 

此次“越医古方——丁酉中医养生书画印迎新展”有三部分内容组成,其一精选明代杰出医家、越医魁首张景岳名方二十首,配以方中主药精美绘图,书精画妙;其二是精选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养生箴言二十五句,由绍兴市篆刻创作委员会的篆刻家们操刀,义精理明,红白映趣;其三为绍兴市卫计书画俱乐部成员的作品,笔墨略嫌稚嫩,但举手投足间意趣横生。本次展览以“越医·中医养生”为主题,书画印为载体,养心养生,作者观者各有所益。

 

在高度信息化、电脑打字逐渐取代笔墨手写的今天,为健康,我们不妨留意传统中医,重提毛笔濡墨挥毫。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jammly@qq.com)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