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Home

精诚勤和 护佑健康

“十问歌”关系你、我、他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https://www.zjxhzy.com 2019-06-12 15:20 出处:《学会中医》第十八期 作者:侯春光编辑:@Jammly
身体的健康问题是任何时候、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怎么样能让医生将病看得准一点、快一点、且早一点康复,这里面有一点儿小窍门,这个还得从“十问歌”说起。

身体的健康问题是任何时候、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怎么样能让医生将病看得准一点、快一点、且早一点康复,这里面有一点儿小窍门,这个还得从“十问歌”说起。

 

诊治疾病环节

 

学中医的人一定知道有一个“十问歌”,它是中医在诊治疾病环节中经常要应用到的,可能一般的人认为“十问歌”只要中医师知道就好了,医生看病用的啊。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文化传承的削弱和外来文化的活跃,我在临床工作中感受到,现代医学占领了医疗领域的主要市场,现代医学的基础概念自然也占领人们日常思维和生活常态,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渐渐地、惯性地认为看中医和看西医、或者说病了应对中医师和西医师是一样的,其实则不然。

 

“十问歌”是怎么来的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这就是“十问歌”。现在广为流传的“十问歌”是清代医家陈修园先生整理完成的,他是在明代医家张景岳先生的“十问歌”基础上加以修订完成的。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十问篇》载有:“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的内容,这是最早的“十问歌”,两位医家都是中医历史上杰出的人物。

 

中医诊断“问诊”很重要

 

中医诊断疾病主要是通过“四诊”,“四诊”就是“望、问、闻、切”,中医将“望、问、闻、切”四个方面搜集到的信息用于诊断疾病的方法是独特的诊断手段。“望、问、闻、切”四者中,“问”是必须通过医患间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医圣张仲景曾有“问诊不厌其详”的说法,说明在“问诊”这一环节做得好不好对正确判断疾病、诊断疾病影响很大、至关重要,疾病诊断的正确性必然影响到治疗的正确性。“不厌其详”对医者来讲一是要问得详细,二是要有系统性,三是要问得得法,医者能从患者身上的诸多疾病症状中打开识病的“一扇窗”,然后顺藤摸瓜,最后找到疾病的症结,确有一定的艺术性。

 

诊断

 

患者懂得一点“问诊”有利于正确诊断

 

从“十问歌”的十问中我们不难发现“寒热、汗、头身、便、饮食、胸腹、聋、渴、旧病、因”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实际上是几千年来中医们总结出来诊查疾病时比较集中的“信息源”和切入点,也是诊断疾病加以关注的重点,而这些关注重点对平常惯于现代医学诊治的人往往会感到有些意外、忽略、不适应,因为中医的诊治系统和西医的诊治系统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是有差异的。比如说“汗”,现代医学也会问“汗”,但中医会更详细一些,可能要问你出汗时间,白天出汗或睁眼时出汗叫“自汗”;夜间出汗或睡眠时出汗叫“盗汗”,出汗性质不同,治疗处方用药自然不同。涉及到“汗”的问诊还有更多,如汗出的部位、汗出的多少、汗出时汗的粘稠度和温度以及颜色等等,如果懂得一点中医的问诊模式,病家肯定会加以留意,医患互动就会在点上。

 

人有了疾病后往往会有一些症状,这些症状的表现主要有自觉的和他觉的。他觉的往往是病人身边的人也会发现,如病人说话时有轻微的摇头、眨眼,他(她)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而其身边的人往往会较早发现。疾病的一些自觉症状一般只有患者自己知道、明白,有时候自觉症状很难说得清,能说得清楚,对医生帮助很大。如咽喉难受,有时反复问病人,病人就是表达不出来,只能说难受。又如咽喉的“痒”,没有生活经验的小朋友也说不出来,因为现在家长对孩子保护得好,蚊子也没有了,没有了“痒”的感受了。再说“便”,这个“便”是指大小便,它涉及到性状、排泄的具体时间、次数(频率)、颜色以及排泄时有无疼痛、呕吐等其他伴随症状,能真实具体地描述、表达有利于医生诊治。对“便”的描述,如“茶色”、“洋红水”、“糊状”、“蛋花状”等等,缺少生活经验的人叙述、描述往往会有点障碍。

 

人的健康的评价在古代中医眼里称之谓“平人”,“平人”标志健康十分在理,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健康状态,往往会引人侧目、关注。这个关注当然也是十分必要的,患者、医生、患者身边的人,“你、我、他”三者是社会、社区、家庭构成的基本“细胞”,互相关心、照应,懂得一点中医科普常识,多一点“问”候,对早点发现疾病、防治疾病恒有裨益。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jammly@qq.com)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