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Home

精诚勤和 护佑健康

用好中药颗粒剂,健康有保障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https://www.zjxhzy.com 2019-06-13 10:32 出处: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编辑:@Jammly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医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以现代化、国际化为主题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背景下,中药免煎配方颗粒兴起,上至中医药管理局,下至各级医院,都大力开展推广使用中药颗粒剂。但是,你了解它吗?真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中医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以现代化、国际化为主题的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背景下,中药免煎配方颗粒兴起,上至中医药管理局,下至各级医院,都大力开展推广使用中药颗粒剂。但是,你了解它吗?真的会使用它吗?中药颗粒剂使用方法,各种经验常识,尽在本图集。

 

中药颗粒剂的概念

 

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和糖浆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剂型。资料表明,我国最早开始出现于70年代,由于辅料中蔗糖占有相当比例,被称为干糖浆。由于和颗粒剂一样可冲服,故又称为冲剂。1995版中国药典又将1990年版“冲剂”重新定义恢复为“颗粒剂”,我们平时所熟知的“板蓝根冲剂”就属于这个范畴。

  

从概念上讲,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剂)是用符合炮制规范的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精制而成的纯中药产品系列。需要注意的是,中药配方颗粒剂和中药配方颗粒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后者也同指将中药材净选除杂后干燥,粉碎成一定粒度的颗粒或粗末,经干燥灭菌,然后按不同规格包装后供临床调配使用,比如常见的“川贝粉”、“紫河车粉”等。

 

中药颗粒剂的发展

 

中药颗粒剂基本保证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能够满足医师进行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同时又具有不需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作用迅速、安全卫生、携带方便、易于调制和适合工业化生产等优点。

  

在日本、韩国、台湾、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发展较快,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还大量出口,那些所谓“汉方制剂”其实就是中药颗粒剂的一种。我国中药现代化发展起步较晚,近几年才大力开始研发推广中药配方颗粒。

 

用量与用法

 

传统中药的服药方法以汤剂为主,而汤剂是由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并调剂处方后加溶剂煎煮而来。随着西方众多制剂的出现,中药(材)饮片开始暴露出它的弱点和不足,其中煎煮成剂过程中费时费力的麻烦已经成为调查选项中主要问题。

 

而中药颗粒剂只需将一剂药(一日量)倒入同一杯中,用适量的开水冲化、搅拌、调匀待溶解充分,分2次服用,服用时间根据方剂功效的不同,遵照医嘱选择饭前或饭后服用即可。

  

并且其有效成分、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和传统中药饮片基本一致,既保持了传统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也能保证传统中医君、臣、佐、使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免去了病人在煎煮上花费大量精力,卫生又安全。

 

意义和特点

 

中药配方颗粒剂通俗的讲是单味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制成。通常不添加防腐剂,制粒辅料除了用糖粉、糊精、可溶性淀粉外,还选用麦芽糊精、乳糖、微晶纤维素等。因此,它的存储要求和一般商品不相同,在保存条件上尽可能做到除湿、避光、低温存储,一般放在阴凉透风处即可,无特殊情况无需放在冰箱冷藏冷冻。

 

 

中药颗粒剂一般易溶于水,偶有沉淀物或者结晶,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每次服用请按照人群适量添加温水调服,3岁以下婴幼儿可减量至25mL~50mL,成人用量一般在100mL~150mL。

 

 

温开水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者过低:过高容易破坏药物有效成分,过低则不易溶解,对肠胃有刺激作用。

 

 

中药颗粒剂和其他药品服用方法基本相同,大部分药物可以在饭后半小时服用;助消化或者解痉类药物,可以在饭前10分钟服用;催眠药、驱虫药、避孕药、缓泻类药物宜在睡前半小时服用;各种滋补类药,导泻药宜在早晨空腹服用;其他,抗癌类药宜在饭后三小时后服用,以增加血药浓度达到最佳效果;降压药则以早上7点和下午3点左右服用效果最好。

 

中药颗粒剂使用适用人群目前反馈信息来看,适用于青少年,且中药处方组成相对简单,功效单一明确,疾病为表证、轻症;不太适用于老年或者长期服药机体已产生严重抗药性者,或者多种疾病并发者,部分器官已损或者有衰竭迹象者,以及对颗粒剂(辅料)过敏者等等。当然,由于其携带方便,使用简单,体积小易于保存,比较适合出差,旅行,工作繁忙或者没有煎煮条件的病患家庭需求。

 

 

中药颗粒剂服用禁忌,包括饮食禁忌和情志禁忌。病患在服药后,首先应避免情绪的大幅波动,以免刺激机体运化,加重脏腑负担,比如大怒伤肝,大喜伤心,大恐伤肾等等。饮食上,应避免食用和药物冲突的食物,比如水肿病人应少吃盐,消渴或者糖尿病人忌糖,滋补类药物如含地黄,参类的则忌食萝卜等等。总之,服药期间应忌食或少食生冷油腻食品,包括咖啡、酒、茶、鱼虾和葱、椒、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jammly@qq.com)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