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Home

精诚勤和 护佑健康

屠呦呦旧居: 中医药文化与旧居共焕新颜

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门诊部 https://www.zjxhzy.com 2022-10-25 15:59 出处:浙江省中医药学会 作者:刘林编辑:@Jammly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诗经·鹿鸣》 屠呦呦的名字,便是源自这首诗,它承载着父母美好的期望,希望屠呦呦能够如林间小鹿一般,自由而快乐地成长

/upload/localpc/tipoc/120230105143433.jpg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诗经·鹿鸣》

 

屠呦呦的名字,便是源自这首诗,它承载着父母美好的期望,希望屠呦呦能够如林间小鹿一般,自由而快乐地成长。有意思的是,“苹”与“蒿”一个被释义为艾蒿、一个被释义为蒿草,在古时皆可入药,好似屠呦呦与中医药的渊源冥冥之中早有注定。

  

可若是真谈及屠呦呦与中医药的缘分,那与她寓居在姚宅(其外祖父、舅舅的住宅)十年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今姚宅不再有人居住,摇身一变为屠呦呦旧居,新的故事、新的篇章也在这里开启。

 

屠呦呦旧居陈列馆

 

屠呦呦旧居正位于海曙区开明街26号,是宁波近代民居风格的民国建筑,归属于莲桥第历史街区。旧居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由前厅、大厅、正楼、后屋组成,共有三进,如今前两进已在改造之下,成为了屠呦呦旧居陈列馆。

  

许是我来的时机有些偏颇,是夏日的午后,并无几位游客,更显得陈列馆有些静谧。在有些安静的气氛中,屠呦呦幼年于姚宅的生活经历,缓缓向我走来。

  

/upload/localpc/tipoc/220230105143433.jpg

呦呦少女雕像

  

1941年,屠呦呦与父母一同开始了于姚宅寓居的生活。宁波本就药商文化盛行,开明街往北,有三百年历史的药皇殿坐落,又有繁荣时期多达40多家药行林立的药行街。可以说,屠呦呦的童年时期,便是沐浴在中医药文化的氛围之中。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自此步入了从事中药和西药结合研究的道路。

  

陈列馆于我眼中最大的魅力,还是在于它用文字讲述却又将其场景化。当我从介绍屠呦呦生平经历的这一展厅步入庭院之时,只见庭院内一侧种上了含有青蒿素的黄蒿。这半人高的黄蒿后,是屠呦呦少女时期的雕像。一席短发,干脆利落,好似刚刚还在那故事中的少女真的走出来了,出现在我眼前一般。这种感觉,在看到了屠呦呦旧时老物件之时,更是达到了顶峰。

  

陈列馆说不上很大,但内容之丰富,从我游览之时心情的变化上足以体现。初见她的生平经历,是好奇;看她矢志济世、钻研青蒿素,是震撼;看青蒿素“出世”拯救了无数深陷疟疾之人,为她骄傲之余,又为中医药本草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动。

 

宁波国医堂

 

至于旧居的第三进,也同样焕发了新颜从陈列馆出来,绕至旧居朝北的一面,便是莲桥第国医堂的大门所在之处。这里是继南塘老街、药皇殿之后的第三家国医堂,国医大师路志正工作室也同样设立在此。

  

我常会看到别人感叹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载体好像并不多,但从国医堂这里,我却是看到了无数可能。

  

/upload/localpc/tipoc/320230105143637.jpg

国医堂入口

  

一入门,便是刻有“悬壶济世”四个大字的匾额映入眼帘。右侧是一处园林小景名为“抱朴园”,门做成了葫芦模样,既与“悬壶济世”相呼应,又借抱朴之名昭示葛洪,同时亦与屠呦呦从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汲取灵感研究青蒿所联动。在整个国医堂,这种与中医药文化典故相关联的细节,并不少见。

  

/upload/localpc/tipoc/420230105143636.jpg

如意乐坊

  

如传统的老药铺一般,国医堂接待大厅设有中药房。眼下,大厅一处名为“如意乐坊”的角落吸引了我的注意。恰逢国医堂文化总监张明在店,与其攀谈后了解,原来这是国医堂正在策划的一个养生项目将茶疗与五音疗法养相结合。养心是紫竹调,养肝是胡笳十八拍,养肺是十面埋伏,养脾是阳春白雪,养肾是梅花三弄。再加上宁波当地名中医提供的茶疗配方,以后还可以做成一个养生音乐节,让周围的社区居民和往来游客,来一次与众不同的养生体验。张明说:“喝茶赏乐是宋代文人的雅事,所以这里其实也是将宋韵与中医药文化做了结合。”乃至于研学项目小药工游园会里的八段锦、针炙铜人(银针探穴)、木射等体验,都是在宋韵与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上,又将体育结合进去了。宋韵之下,是中医养生“动静结合”的体现。

  

/upload/localpc/tipoc/520230105143739.jpg

国医堂鹿鸣居

  

再往里走,便是“鹿鸣居”与“药行街”。鹿鸣居设置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个诊室,有宋氏妇科、陆氏伤科、张氏内科、范氏内科等众多中医世家坐诊于此。这些中医世家多为传统医药类非遗传承人,坐诊行医之间,也将中医药非遗文化传播出去。在历史建筑里,邂逅非遗之美,也是难得才有的体验。

  

不过在鹿鸣居,我最感兴趣的还属厅内的几个展柜。这里不少内容,我是第一次见。就如这一份份精巧的纪念封明信片,上面或是宁波当地的中医药文化建筑,或是中医药名家肖像。国医堂自2016年起,就将中医药文化与邮品文创结合在了一起。或许这与宁波邮品文化也颇为盛行相关,毕竟我国邮票设计大师孙传哲便是宁波人,他的纪念馆也正位于屠呦呦旧居旁。

  

至于“药行街”,实则是药行街文化体验中心,内里摆放了国医堂出品的精品药材,中医药文创产品。这里也是往来研学的团队活动的场所体验手工香囊的制作、学习八段锦等导引术等等。

  

同为旧居的一部分,陈列馆与国医堂与我的感觉并不相同。陈列馆像一位沉稳的智者,讲述着屠呦呦一路走来的伟大事迹,展望着中医药事业的未来。而国医堂,却像一位生动活泼的老友,带我见识了今日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upload/localpc/tipoc/620230105143739.jpg

药行街前的香泡树屠呦呦外婆亲手所植

  

哦对了,常驻屠呦呦旧居的张明还是药皇祭祀的非遗传承人,对宁波市中医药文化传承可谓是了如指掌,若是你来屠呦呦旧居恰好遇见他,可千万大胆一些多去聊上个几句。若不是经由他介绍,我恐怕离开之时,都不晓得药行街体验中心门口的香泡树乃屠呦呦外婆亲手所植。说不定屠呦呦幼时便是在这棵树下纳凉消暑,与同龄人嬉戏打闹呢!

 

声明: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jammly@qq.com)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