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our Home

精诚勤和 护佑健康

  • 绍兴老街: 与越医文化不期而遇

     会稽天下本无俦,任取苏杭作辈流。—唐·元稹《再酬复言和夸州宅》    让苏杭作配,听起来是一件很狂妄的事。但是这个名头安在绍兴头上,似乎也就合理了起来。 绍兴魅力之大,便在于无论慕[详细]

    2022-10-25 15:40 分类:学会专稿《学会中医》
  • 楼塔: 一座仙山、一代名医、一本著作

    苔涧春泉满,萝轩夜月闲。能令许玄度,吟卧不知还。—唐·孟浩然《宿立公房》  孟浩然诗中所提到的“许玄度”是东晋名士许询,是萧山历史上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世家,再三推辞朝廷的征召,在一古镇的百药[详细]

    2022-10-25 15:38 分类:学会专稿《学会中医》
  •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在草药罐里窥见历史

    我屐欲行山路远,我舟欲泛湖水深。湘湖湘湖在何许,不在天上终可寻。—宋·苏泂《湘湖饮平远亭口占呈邢刍父》  在今日寻湘湖,可比古时简单许多了,只往杭州萧山去便可轻易寻到。但或许古人也不曾想到,这[详细]

    2022-10-25 15:35 分类:学会专稿《学会中医》
  • 踏上诗路之旅,发现中医药文化之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留万行诗,几乎是古时诗人人生历程的写照。得益于浙江水秀山明,自古便是文化与经济繁荣之地,诗人们向来偏爱这里。他们游历浙江时留下的清词丽句流传至今:杭州,“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详细]

    2022-10-25 15:31 分类:学会专稿《学会中医》
  • 浙东诗路,中医药养生之旅

    自2018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四条诗路”以来,“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诗路”“大运河诗路”“瓯江山水诗路”的文化概念便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四条诗路,以诗为纽带,吸引了无数游人前往沿途城市一览浙[详细]

    2022-10-25 15:28 分类:学会专稿《学会中医》
  • 食养、食疗、药膳,怎么吃?

       中医有“药食同源”之说。早在原始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就发现了有些食物,既可作为食物果腹,也可作为药物治病。后来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把一些营养价值不大、治疗作用明显的种类分了出来,成为治病的[详细]

    2022-03-01 16:07 分类:学会专稿
  • 石斛酥: 清香美味,入口即化

       “浙江省十大药膳”评比已连续举办三届,2021年还特别增加了药膳点心的比赛内容。相对于正餐菜肴,点心更具备大众基础、四时皆宜的特点,也更有利于药膳的传播。   点心的缘起,一般与特别的历史时[详细]

    2022-03-01 16:05 分类:学会专稿
  • 大蒜饼: 来自磐安的“披萨”

       饼,在中国人餐桌上,从来都不缺少它的身影,可以包罗万象,也可以简单朴素,它用不同的形式演绎着自己的精彩。在磐安,各类佐料丰富、口味出挑的小吃数不胜数,可大蒜饼始终能以它独特的方式拔得头筹,不[详细]

    2022-03-01 16:04 分类:学会专稿
  • 江山黄精八珍糕: 传统药膳的新生

       浙江省江山市城南35公里处,有一座山,海拔足有1348米高,由于盛产太阳草“黄精”而得名“太阳山”。  太阳山山顶有一寺院,始建于明代,极其壮伟,为佛会举行、众人祈福的圣地。由于山顶云雾缭绕,上山[详细]

    2022-03-01 16:04 分类:学会专稿
  • 石斛肉麦饼: 被包裹的乡愁

       说到家乡的味道,金华永康人一下想到的,多数都是肉麦饼。清晨来一碗白粥,配着小菜吃上个肉麦饼,是老永康人的早餐标配。每逢丰收之时,永康农家也有制作肉麦饼佐餐的传统。  肉麦饼在永康的历史,可以[详细]

    2022-03-01 16:03 分类:学会专稿
  • “锦绣江山”茶点: 不一样的绿茶伴侣

       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神农时期。唐代,茶圣陆羽以一本《茶经》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茶文化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具体表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品饮茶的过程中,茶[详细]

    2022-03-01 16:02 分类:学会专稿
  • 花膳—八仙月饼: 传统里的新风味

       外形似一轮月饼,通身是浅浅的肉粉色,周围一圈有规律地褶皱着,分外可爱柔和。更惊艳的是,这“月饼”的上方雕刻着五朵洁白的桂花,花瓣重叠错落,雕工精细、自然天真。于是这道花膳从出现在评审现场开始[详细]

    2022-03-01 16:01 分类:学会专稿